中国支付服务升级:助力“老外”畅游神州
元描述: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支付服务升级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各地在提高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支付服务, 老年人, 外籍来华人员, 支付便利性, 移动支付, 现金支付, 统一大市场
引言:
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支付服务升级,旨在打造更加便捷、包容的支付环境,让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在国内也能享受无忧的支付体验。从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到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明确指示,国家层面对支付服务升级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本文将从“老外”在华支付体验出发,深入解析各地在支付服务优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展望未来支付服务的发展趋势。
支付便利性大提升:多省市交出亮眼成绩单
“老外”用外卡刷爆中国:覆盖率95%以上,刷卡消费无忧
“老外”来中国,最担心的莫过于用外卡支付,以前总担心卡里有钱消费不了。现在,不用担心啦!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市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基本全部超过95%,境外持卡人在境内将不用担心卡里有钱花不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北京市以“食、住、行、游、购、娱、医、学”八类场景为重点,推动重点商户开展外卡POS机新增或升级,最终实现两批重点商户清单内有效商户Visa、万事达等主要外卡卡种受理覆盖率达98%。
上海市2024年上半年外籍来沪人员支付服务交易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7倍和1.2倍,外卡交易笔数和金额也分别增长了1.2倍和0.8倍,展现出蓬勃的支付活力。
广东省为了给外国游客更好的游览体验,在全省划定82个重点商圈,涵盖购物商圈、交通枢纽、旅游休闲区、酒店等,已有2.8万户重点商户支持受理境外银行卡,覆盖率达95.3%。
深圳市2024年上半年外籍人员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5%和100%,外卡支付环境更加完善,近3.8万商户可刷外卡,上半年外卡刷卡交易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3%和68%。
除了这些一线城市,其他省市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贵州省2.68万商户可受理外卡,较年初增长50.54%,云南怒江重点场景境外银行卡受理改造率达100%。西安市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已超97%,山西省全省重点商户外卡受理率达100%。河北省重点商户数量共计1.2万余户,截至6月底,已全部完成外卡受理改造工作。
“一部手机走天下”:移动支付“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业务大增
“老外”习惯了用手机支付,中国也早已做好准备。各省市积极推动移动支付“外包内用”(境外钱包在境内扫码付款)和“外卡内绑”(境内移动支付绑定国际银行卡)业务,让“老外”能够像本地人一样方便使用移动支付。
广东省外籍人员移动支付活跃度持续提升,支付宝、微信等“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业务交易金额21.8亿元,二季度交易金额较一季度增长126%,新增服务境外用户超86万人次。
上海市上半年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国际“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移动支付业务发生交易近1950万笔、金额2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3倍和8.8倍。
深圳市财付通月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6倍,月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4倍。春节前夕推出的“免验证小额支付方案”为外籍用户提供简化绑卡支持,6月份“简化”绑卡数增长至今年3月份的近10倍。
江苏、湖南、海南等省份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移动支付业务交易笔数和金额大幅增长,为“老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
现金兜底:多项举措“圈粉”外国游客
移动支付虽是大趋势,但现金支付依旧不可忽视。不会移动支付的老年人和习惯用现金的外国人都是现金支付的主要人群。各省市积极响应,落实“境外取现”“零钞取现”“零钱包”等举措,为他们提供便捷的现金支付服务。
广东省组织银行定向投放200元、300元等标准化的人民币现金“零钱包”,至6月末,广州地区银行投放数量已超33万个,广东省零钱包派发也破百万,达到114.2万个。此外,广东共有2.1万台ATM机支持外卡取现,覆盖率达71.4%。
江西省聚焦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根据“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这一思路,全面优化支付服务,17家重点银行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覆盖率为100%,全省8000余台ATM机支持外卡取现,累计向各类经营主体发放超27万个“零钱包”。
安徽省在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方面也做出诸多努力,全省可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达到10446台,相比2023年底增长68.5%,目前18家重点银行ATM机外卡取现改造完成率已达到100%。
支付服务升级:展望未来
支付服务升级:还有哪些改进空间?
虽然各省市在支付服务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为了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支付体系和支付环境,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探索建立起更加长效的体制与机制。
专家建议:
- 持续提高商户受理外卡的积极性:引导国际卡组织继续降低外卡手续费,并将移动支付纳入降费范围。
- 加强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整治力度:一些地方政府片面支持单一支付工具,给支付便利化、包容性带来不良影响,需要加强监管,杜绝地方保护主义。
- 推动支付宝、微信支付实质性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支付领域互联互通,为境内外各类人群提供更加便捷、安全、丰富的支付服务。
总结:
中国支付服务升级之路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通过持续优化支付服务,不断提高支付便利性和包容性,中国将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支付体系和支付环境,让“老外”在华享受无忧的支付体验,助力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提升。
常见问题解答
1. 中国有哪些主要的支付方式?
中国主要的支付方式包括:
- 银行卡支付: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广泛应用于线上线下消费。
- 移动支付: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通过手机扫码完成支付,在日常消费中应用广泛。
- 现金支付:仍然是重要的支付方式,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老年人中。
2. 外籍来华人员如何在中国使用移动支付?
外籍来华人员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式在中国使用移动支付:
- 外包内用:使用境外电子钱包,如Google Pay、Apple Pay等,在支持该支付方式的商户进行扫码支付。
- 外卡内绑:将境外银行卡绑定到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然后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进行扫码支付。
3. 中国政府在优化支付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主要包括:
- 降低境外银行卡手续费:引导国际卡组织降低手续费,鼓励商户积极受理外卡。
- 推动移动支付“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简化用户身份认证流程,提升交易限额,拓展白名单等便利化举措。
- 提供现金支付兜底:组织银行定向投放标准化人民币现金“零钱包”,增加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数量,提供外币兑换服务。
4. 中国支付服务升级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中国支付服务升级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 支付方式更加多元化:除了银行卡支付、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还会出现更多新兴支付方式,如生物识别支付、数字货币支付等。
- 支付服务更加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支付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个性化支付服务。
- 支付服务更加国际化:推动支付领域互联互通,为境内外各类人群提供更加便捷、安全、丰富的支付服务。
5. “老外”在华使用支付服务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老外”在华使用支付服务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 语言障碍:部分商户的支付系统或宣传资料没有提供英文等其他语言版本,给“老外”带来不便。
- 网络问题:网络信号不稳定或网络连接不畅会导致支付失败。
- 文化差异:一些“老外”可能不熟悉中国的支付习惯,例如使用移动支付时需要扫描二维码等。
6. 如何提升“老外”在华的支付体验?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升“老外”在华的支付体验:
- 提供多语言支持:商户的支付系统和宣传资料应该提供英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方便“老外”理解。
- 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网络信号稳定,提高支付成功率。
- 提供清晰的支付指引:为“老外”提供清晰的支付指引,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支付方式和流程。
- 推广“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积极宣传推广“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业务,让“老外”能够便捷地使用移动支付。